一般的成语

共 20324 个成语

一般的成语有【年灾月厄】【以碫投卵】【桃夭新妇】【鲁连蹈海】【弄盏传杯】【祸盈恶稔】【秦晋之盟】【拔葵去织】【毫末之利】【夜以接日】【池鱼林木】【小受大走】【晨提夕命】【道同契合】【清水冷灶】【云交雨合】【秀才人情纸半张】【拔来报往】【炊臼之痛】【细大无遗】【南冠楚囚】【遮三瞒四】【以盲辨色】【油头光棍】【安身乐业】【不欺屋漏】【秋荼密网】【卓尔出群】【山林隐逸】【潜德秘行】【漫藏诲盗】【触目成诵】【流血浮尸】【清净无为】【应时对景】【寒蝉仗马】【名标青史】【砺世摩钝】【椎肤剥髓】【耳食之言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成语热度

一般相关成语

年灾月厄

nián zāi yuè è

人在一定时刻将遭受的某种灾难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厄:苦难。人在一定时刻将遭受的某种灾难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

详细解释

以碫投卵

yǐ duàn tóu luǎn

用磨刀石去砸蛋。比喻以强攻弱,必胜无疑。出自《孙子・势篇》:“兵之所加,如以碫投卵者,虚实是也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必胜。碫:磨刀石。用磨刀石去砸蛋。比

详细解释

桃夭新妇

táo yāo xīn fù

指年轻貌美的新娘。出自《诗经・周南・桃夭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女性。桃夭:比喻女性貌美。指年轻貌美的新娘。 复制出处:《诗经・周南・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

详细解释

鲁连蹈海

lǔ lián dǎo hǎi

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,曾说,秦如称帝,则蹈东海而死。后以“鲁连蹈海”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、情操。出自明・许时泉《武陵春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

详细解释

弄盏传杯

nòng zhǎn chuán bēi

指酒宴中互相斟酒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赠妓》曲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酒宴中互相斟酒。弄:酒宴中戏弄;盏:浅而小的杯子;传:传递,传送。指酒宴中互相斟酒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祸盈恶稔

huò yíng è rěn

犹言罪恶累累。稔,喻积久。出自《周书・武帝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坏人。犹言罪恶累累。稔,喻积久。 复制出处:《周书・武帝纪》:“既祸盈恶稔,众叛亲离,不有一

详细解释

秦晋之盟

qín jìn zhī méng

春秋时,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。泛指两家联姻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2卷。一般作宾语,泛指两家联姻。春秋时,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。泛指两家联姻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拔葵去织

bá kuí qù zhī

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。出自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逸民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当官不与民争利。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。 复制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逸民》:“濯裘布被,拔葵

详细解释

毫末之利

háo mò zhī lì

极小的利益。出自宋・欧阳修《原弊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毫末:指细微。极小的利益。 复制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原弊》:“有司屡变其法,以争毫末之利。”用法:作

详细解释

夜以接日

yè yǐ jiē rì

晚上连着白天。形容勤奋工作或学习。出自《晏子春秋・内篇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工作等。以:用;接:接续。晚上连着白天。形容勤奋工作或学习。 复制出处:《晏

详细解释

池鱼林木

chí yú lín mù

比喻无辜而受连累,遭祸害。出自《淮南子・说山训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无辜的人、物。比喻无辜而受连累,遭祸害。 复制出处:《淮南子・说山训》:“楚王亡其猿,

详细解释

小受大走

xiǎo shòu dà zǒu

轻打就忍受,重打就逃跑。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。出自三国・魏 王肃《孔子家语・六本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。轻打就忍受,重打就逃跑。儒家认为

详细解释

晨提夕命

chén tí xī mìng

犹言朝夕教诲。出自明・陈子龙《应本序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教诲等。犹言朝夕教诲。 复制出处:明・陈子龙《应本序》:“子龙得备吏于越,得侍先生左右,晨提夕命者

详细解释

道同契合

dào tóng qì hé

犹言道合志同。出自晋・陆云《失题》诗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志趣相投的人。犹言道合志同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陆云《失题》诗:“道同契合,体异心并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

详细解释

清水冷灶

qīng shuǐ lěng zào

形容生活清苦。出自陆文夫《献身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生活贫困。形容生活清苦。 复制出处:陆文夫《献身》:“这时候是个小家庭蒸蒸日上的建设时期,可是他们这里却

详细解释

云交雨合

yún jiāo yǔ hé

指相会,重逢。出自唐・李益《古别离》诗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相会,重逢。 复制出处:唐・李益《古别离》诗:“江回汉转两不见,云交雨合知何年。”用法:作

详细解释

秀才人情纸半张

xiù cái rén qíng zhǐ bàn zhāng

秀才多以诗文、书画赠人,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。比喻菲薄的礼物。出自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交往等。秀才:指儒生;

详细解释

拔来报往

bá lái fù wǎng

很快地来,很快地去。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少仪》。郑玄注:“报,读为‘赴疾’之‘赴’。拔、赴皆疾也。”一般作谓语,形容频繁往来。报:通“赴”

详细解释

炊臼之痛

chuī jiù zhī tòng

比喻丧妻。同“炊臼之戚”。出自清・查为仁《莲坡诗话》卷中。一般作宾语,指丧妻。比喻丧妻。同“炊臼之戚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查为仁《莲坡诗话》卷中:“辛丑仲春,余

详细解释

细大无遗

xì dà wú yí

小的大的都不舍弃。出自宋・曾巩《祭亡妻晁氏文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形容包罗一切。捐:舍弃。小的大的都不舍弃。 复制出处:宋・曾巩《祭亡妻晁氏文》:“我扶我翼,

详细解释

南冠楚囚

nán guān chǔ qiú

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。后泛称囚犯或战俘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九年》。一般作宾语,泛指囚犯或战俘。南冠:楚国在南方,因此称楚冠为南冠。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。

详细解释

遮三瞒四

zhē sān mán sì

谓说话、做事多方掩饰,不爽快。出自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三回。一般作状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说话。谓说话、做事多方掩饰,不爽快。 复制出处:清・吴趼

详细解释

以盲辨色

yǐ máng biàn sè

用盲眼去辨别色彩。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。出自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修身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用盲眼去辨别色彩。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是达不到目

详细解释

油头光棍

yóu tóu guāng gùn

指浮浪子弟。出自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一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指浮浪子弟。 复制出处: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一回:“七大人进来了。穿的衣服并不像什么大人老爷

详细解释

安身乐业

ān shēn lè yè

安稳快乐地过日子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同“安居乐业”。安身:立身。安稳快乐地过日子。 复制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5回:“你二人

详细解释

不欺屋漏

bù qī wū lòu

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,不起坏念头。出自《好逑传》第八回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为人正直。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,不起坏念头。 复制出处:《好逑传》第八回:“台兄乃不

详细解释

秋荼密网

qiū tú mì wǎng

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,网眼细密的鱼网。比喻刑罚繁苛。出自汉・桓宽《盐铁论・刑德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荼:茅草上的白花。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,网眼细密的鱼网。

详细解释

卓尔出群

zhuó ěr chū qún

指才德超出常人,与众不同。出自《陈书・陆瑜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与众不同。卓尔:特出的样子。指才德超出常人,与众不同。 复制出处:《陈书・陆瑜传》:“晚生后

详细解释

山林隐逸

shān lín yǐn yì

隐居山林的士人。即隐士。出自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・馀韵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隐士。隐居山林的士人。即隐士。 复制出处: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・馀韵》:“听他说话,像

详细解释

潜德秘行

qián dé mì xíng

见“潜德隐行”。出自明・宋濂《陈府君墓志铭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的德行。见“潜德隐行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宋濂《陈府君墓志铭》:“其绩用昭著者,易于言;而潜德

详细解释

漫藏诲盗

màn cáng huì dào

指因保管疏忽而招致盗窃。出自《易・系辞上》。指因保管疏忽而招致盗窃。 复制出处:《易・系辞上》:“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。”

详细解释

触目成诵

chù mù chéng sòng

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。形容记忆力强。出自唐・姚思廉《陈书・陆瑜传》:“论其博综子史,谙究儒墨,经耳无遗,触目成诵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记忆力超众。成诵:能背诵

详细解释

流血浮尸

liú xuè fú shī

流的血将尸体都漂了起来。形容死伤很多。出自《越绝书・外传记吴王占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战争残酷。浮:漂浮。流的血将尸体都漂了起来。形容死伤很多。 复制出处:《

详细解释

清净无为

qīng jìng wú wéi

道家语。指一切听其自然,人力不必强为。出自汉・刘向《说苑・君道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道家语。指一切听其自然,人力不必强为。 复制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君

详细解释

应时对景

yìng shí duì jǐng

适合当时的情景。出自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八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用于书面语。应:适合;对:相合。适合当时的情景。 复制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八回:“应时对

详细解释

寒蝉仗马

hán chán zhàng mǎ

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。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李林甫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。仗马:皇宫仪仗中的立马。象皇宫门外的立仗

详细解释

名标青史

míng biāo qīng shǐ

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。形容功业巨大,永垂不朽。出自元・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标:写明;青史:古代在竹简上记事,因称史书。

详细解释

砺世摩钝

lì shì mó dùn

见“砺世磨钝”。出自宋・苏轼《议学校贡举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启蒙世人。见“砺世磨钝”。 复制出处:宋・苏轼《议学校贡举状》:“一毁誉,轻富贵,安贫贱,则人主

详细解释

椎肤剥髓

chuí fū bō suǐ

形容残酷搜刮。出自明・唐顺之《与郑户部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剥削。形容残酷搜刮。 复制出处:明・唐顺之《与郑户部书》:“国家惩奸之法未及于亲手欺盗之人,而椎

详细解释

耳食之言

ěr shí zhī yán

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。不加分辨的;指没有确凿的根据;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。出自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六国年表序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。耳食:耳朵吃饭。比喻耳杂吃

详细解释